今天老大要去安親班半天,於是把他安置好之後,
我便載著老二,騎著"喔兜麥",吹著微風往和平島方向探險去。
不過,老實說她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探險夥伴,
因為她生性小心翼翼,膽小怕事,怕水又怕髒,
加上她也缺乏冒險泛難的精神。
偏偏今天的目地的,卻是到海邊看風化岩。
不巧又遇到漲潮所以走的這條路,
海浪打在岩石上,水花難免會被濺到,
此時的她,路還沒走到一半,就大喊:
「媽媽我要回家,我要往回走,不要再向前了。」
可是,媽媽我照片還沒拍夠,只好語帶威脅,
你不走我不管你了,你自己在這。
以為這麼說她會害怕,然後跟著我往前走卻沒有。
此時,我只好隨便捕捉幾張風化岩的照片,
也決定往回走,因為最後投降的是我。
我可不要在那引人側目,她"歡"起來可是會天翻地覆,
若到時賴在原地不肯走,最後吃苦的可是我。
所以,她真的不是一個探險的好夥伴,
若不是不得不帶她,我還真想自己來這,
好好享受海風,拍拍風化石,靜靜觀賞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,
因為島上有多處風化岩石和海蝕地形,
為一處景緻天成的奇石怪岩景觀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千敷疊翠
位於和平島沿岸,千疊敷實際上是一片海蝕平台,
由於海潮經年累月侵蝕平台上的砂岩,
成為一塊塊四方形的岩石,如海水繼續往下深割,厚度較大,
就會形成豆腐岩,日本人覺得宛如千張榻榻米,稱為千疊敷。基隆八景之一。
《李逢時》人堆戰浪
不是長驅草木兵,直疑江上陣初成,嶙峋甲冑秋風起,盡日濤聲作戰聲。
《陳其寅》千敷疊翠
景觀人愛水雲區,遙指社寮千疊敷;蘚石綠波相映翠,弄潮賞勝笑相呼。
*這是通往和平島的主要橋樑。
*走了一小段錯路,不小心上來這,卻也看見不同的景色。
*消坡堤上有幾個人在釣魚。
*看到了這個框框,我high的不得了,因為它是我找對路的一個指標。
*這張是Carys幫我拍的,我只告訴她要把框框全入鏡,沒想到她掌握到了。
*基隆嶼。希望有機會能站上基隆嶼的土地上,而不是遠望它。
*進入了和平島海蝕地形區域。美呆了!!!
*蜂窩岩
*蜂窩岩
*蕈狀岩
*注意哦!!臉色表情不太對了,因為不想往前走,我說:那我再拍三張就往回走。
於是請別人幫我們母女合拍一張。真的感謝幫我們拍照的路人甲,
我看他一直往後退,嚇死人再退就是小溝溝,會跌下去。
不管你會不會看到my blog,我要在這再次向您說聲"謝謝"冒著跌下去的危險,
幫我拍照。糾感心ㄟ
*好像不止拍三張哦,哈哈哈!!
三張是多數的簡稱,數學有沒有學好啊!!!所以是要拍三張以上~~~
英文的話,二個人就算多數,再加"S",瞭不瞭啊!!! 0_0
*本來一直忘了這種海蝕地形叫啥,在那天一直跟女兒說是她愛吃香菇岩,
俚嘛拜託,我是有名字的好不好,ㄞˇ叫"蕈狀岩"。
*仔細看這張,左邊地方,我好像拍到一個小木偶的側臉,有眼睛跟凸出來的鼻子還有嘴巴,
我印像中他也是有名字的,但忘了叫啥,就暫時稱"小木偶"好了。
*基隆嶼
*魚港
後記:
和平島還有很多的海蝕地形,如豆腐岩,海蝕平台,海蝕崖,海階,海蝕溝,海蝕洞,
海蝕凹壁,波蝕棚,海蝕壺穴,魚背岩,生痕化石等,是一個很值得被紀錄的地方,
待我把資料讀完,下回再登和平島拍攝,一一介紹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知識補給站:
和平島公園
和平島的舊名是「社寮島」,是由三個小島組成,透過和平橋與臺灣本島連接,為台灣最近的離島。這裡原來是原住民的生養之地,島上原住民為凱達格蘭族的巴賽人。西班牙統治時稱仙帝新島,再歷經荷蘭、明朝、清朝、日據時代,直到國民政府於光復後改名和平島。以往是軍事要塞管制區,民國78年才開放為觀光風景區,並將島上沿海具有海蝕地形景觀的區域規劃為「和平島公園」,這也是基隆市內唯一收門票養護的公園。
由於此地終年受到東北季風吹襲以及海浪拍打侵蝕現象,造成和平島的天然景觀奇特,加上和平島海岸屬於沉降海岸,因此造就了許多奇岸怪石的景觀,包括海蝕崖、海蝕平臺、海蝕溝等,最著名的為「豆腐岩」和「萬人堆」(蕈狀石),是絕佳的地理教室。登上位處制高點的觀景亭,可體驗基隆八景之一的「社寮曉日」。
和平島公園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360號,營業開放時間為早上五點到下午六點止。
資料參考來源: 台灣大百科全書
~~~END~~~